—世界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对话平台
GFHS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范例新城研讨会

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倡议研讨会暨试点

项目落户洽谈会在深圳观澜湖成功举办

       3月1日,汇集了地方政府、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和绿色经济企业代表逾百人的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倡议研讨会暨试点项目落户洽谈会在深圳观澜湖度假区如期举行。各界代表踊跃参与,积极献言献策,围绕“新型城镇化与范例新城”所作的研讨交流和成果对于分享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策略,推动范例新城试点项目的稳健发展,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起到长远的促进作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负责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国家住建部官员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全球最佳范例》杂志理事单位联谊酒会,并为新的理事单位授牌。3月2日,部分嘉宾参观考察了2013“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奖得主——观澜湖度假区。
       2014年3月1日,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倡议研讨会暨试点项目落户洽谈会在深圳观澜湖度假区骏豪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组织,观澜湖集团、《全球最佳范例》杂志协办。会议旨在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城市理念与技术的推广提升,增进有关政府和企业对于范例新城内涵、标准和模式的理解,强化相关各方的合作交流,促进范例新城试点项目落户实施,为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做出贡献。

       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部部长阿拉布·霍巴拉,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主任、原建设部办公厅副主任郝圣锟,亚洲建筑学会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原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巡视员徐宗威,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副处长马庆林,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全球最佳范例》杂志总编辑吕海峰,观澜湖集团董事朱绿珍,深圳前海德融资本集团董事长、深圳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促进中心筹备委员会主任刘昊,以及来自深圳市、广州市、武汉市、云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地的有关政府领导,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家,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全球最佳范例》杂志的理事单位和合作伙伴近百人士出席了本次盛会。

       此次会议围绕“新型城镇化与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的主题进行,设立了三个议题进行发言及深入讨论,分别是“范例新城概念、原则及标准”、“范例新城发展模式与绿色经济”、“范例新城绿色供应链”。研讨会安排紧凑高效,议题丰富,信息量大。多个省市官员现场表达了希望引进范例新城试点项目的愿望,多家开发商和投资机构、专业机构、绿色建材供应商也纷纷发言,参与讨论,表达了支持范例新城原则标准、参与共建范例新城试点项目的意向。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龚巧玉针对北京雾霾问题,倡议在北京周边创建一个国际示范生态区,她请求并希望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能将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设计人才联合起来,引入范例新城的标准和品牌,共同打造低碳城镇范例。此外云南省驻深办高萍主任也热情发出邀请,希望在云南落户范例新城试点项目,广东天一圆生态建筑设计院院长吕健博士等积极向发言嘉宾提问,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将会议推向高潮。
部分演讲嘉宾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吕海峰在研讨会上致辞
阿拉布·霍巴拉和大家分享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资源节约型城市全球倡议”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吕海峰在致辞中说,“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IGMC)倡议”是联合国认同和支持的、高起点的国际性绿色生态和低碳城镇建设发展计划,也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的支持和关心,旨在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决议、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目标是建设一个生态优良、生活健康、产业稳健、精神富足的幸福家园,实现我们憧憬的未来。范例新城是绿色经济聚集区、低碳生态居住区、商务休闲社交区、和谐包容幸福区。在中国推广和发展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倡议、建设低碳生态城镇是解决当前困扰中国的雾霾问题的根本出路。近三年来,范例新城取得了五方面的进展:一是编撰了一套高起点的范例新城标准,成功注册了范例新城商标;二是组建了高水平的专家顾问队伍和工作团队;三是探索出一套试点项目发展模式,包括新选址投资开发和标准品牌输出两种形式;四是在中国确立了两个试点项目;五是联合了一批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家、投资机构和绿色供应链商家共同发展。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积极寻求同中国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投融资机构和绿色经济企业的广泛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技术专长,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宏观政策指导下,为加快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部部长阿拉布·霍巴拉和大家分享了由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资源节约型城市全球倡议”。他指出,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被看成是一个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未来全球会增加20-30亿中产阶级,富裕国家的消费模式必须改变,新兴国家不能学他们,否则地球上的资源根本不够用。事实上,改善环境必须靠投入金钱或者高科技是一个误区。解决方案就在于城市和市民。联合国环境署的实验表明,仅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节约30%的水、30-50%的能源消耗。里约+20决议通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十年框架规划”,就是号召私营企业、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从提高认识到采取行动进行改变。“资源节约型城市全球倡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该倡议和范例新城倡议有许多共同之处,范例新城试点项目同样可以作为资源节约型城市全球倡议的实践项目,相互促进。他进而指出,管理一个城市是一门好生意。联合国环境署期待范例新城能够有所作为。比讨论更重要的是实施,范例新城倡议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家和市场,我们需要收集好的信息、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我们的方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不能影响到幸福指数。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主任、原建设部办公厅副主任郝圣锟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原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巡视员徐宗威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原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巡视员徐宗威指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类面临着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巨大矛盾。比如,从2000年到2012年底,中国的能源消耗量翻倍上升:石油消费由2.4亿吨上升到4.97亿吨,天然气从214亿立方米上升到1500亿立方米,煤由13亿吨上升到36亿吨,电由1.2万亿度上升到4.9亿度。因此,推广范例新城倡议,发展范例新城试点项目,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主任、原建设部办公厅副主任郝圣锟作了“积极推进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试点工程,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根据中央的要求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创建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试点,恰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样板、引进了经验、注入了活力。对于城镇化内涵的拓展、科技含量的提高、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学习借鉴作用。范例新城的创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中央决策部署,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他认为,政府在创建范例新城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是创建设范例新城的主体,GFHS在开展创建范例新城中起着指导作用。他建议, 开展范例新城试点工程,推动绿色、低碳、集约、智能新型城镇化发展要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论坛指导的联动机制,促进范例新城试点工程持续健康发展。要把有关各方的关切和利益集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的平衡。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国际部主任何莲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副处长马庆林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副处长马庆林认为,我国当前城镇化率为53%,实际户籍人口只有35%,差距就是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核心之一,新型城镇化既有红利,也要承担福利。新型城镇化理念新颖,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突出科技创新。这次研讨会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很有必要。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前提,范例新城是以低排放、绿色、生态、人文为特征,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希望在座的城市和地区积极参与探索,并更好地把住建部的工作结合起来。 

       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企业家也先后发言。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国际部主任何莲发表了“践行里约+20决议,探索新型城镇化: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倡议”的演讲,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范例新城的净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的环境、绿色规划与设计、绿色交通与连接、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等十二项原则,标准指数及试点项目综合效益等精彩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林姚宇博士
清华大学特聘讲师、知名土地专家崔元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林姚宇博士发表“广东省城市低碳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指引及相关工作交流”的主旨报告。他列举了国外生态城市实践的良好经验,并重点介绍了广东省关于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及工作安排:一、开展低碳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编制;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技术指引;三、建立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 

       清华大学特聘讲师、知名土地专家崔元星在案例解析及政策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土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载体,市场需要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生命,土地开发市场化是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呈辉集团董事长陈辉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副主任蒋荃
       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呈辉集团董事长陈辉发表题为“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与呈辉模式”的演讲,结合吴中区“中国工艺礼品城”项目开发经验对“范例新城发展模式与综合效益”进行解读。他认为,范例新城不同于以往的规划与配套,试点项目将生产、生活、商务、贸易、旅游、文化 等有机的组合,通过绿色经济模式,促进城市发展。避免过去依靠不可再生资源或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副主任蒋荃就“绿色建筑选材与绿色供应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的根基,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正在开展绿色建材认定工作,模式包括提出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向绿色建材颁发证明商标,推出绿色建材产品导向目录。这对可以和范例新城绿色供应链的建设结合起来。
招商地产绿研中心负责人林武生博士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副秘书长杨晓鸿
       招商地产绿研中心负责人林武生博士作“招商地产的绿色产品及其发展方向”精彩演讲,结合招商地产的“社区综合开发”模式和“新城市主义”模式实践经验和国际先进理论,他认为,现代城市需要提高内在承载力,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其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功能、复合型城市。
 
       研讨会之后接着举办了《全球最佳范例》杂志理事单位联谊酒会,理事单位济济一堂,共叙友情,共商理事会发展大计,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副秘书长杨晓鸿代表《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致辞,他回顾了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杂志办刊情况及取得的进步,对众多理事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杂志和论坛的支持和关爱表示感谢,并对杂志和理事会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联谊酒会期间还隆重举行了杂志理事单位授牌仪式,深圳前海德融资本集团、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观澜湖集团当选为新的理事单位。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部部长阿拉布·霍巴拉和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吕海峰为理事单位颁发了牌匾和证书。此外,论坛同事也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了2014年波哥大论坛年会的筹备情况和亮点。 
《全球最佳范例》杂志理事单位——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全球最佳范例》杂志理事单位——深圳前海德融资本集团
       作为会议的延伸,特邀嘉宾在第二天参观考察了2013“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奖得主——观澜湖度假区,区内的绿色低碳项目,如湿地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中央空调余热回收项目、观澜湖新城绿色建筑项目都给嘉宾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带来有益的启示,这也是对本次研讨会绿色低碳生态内涵的生动诠释。观澜湖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项目选址到球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都结合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应用,并尝试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012年集团将推动“低碳、环保、生态”发展方针纳入集团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制定了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十八项举措,全面推动低碳环保生态在集团内部的落实。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与会嘉宾围绕“新型城镇化与范例新城”所作的研讨交流和研讨成果对于分享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策略,推动范例新城的稳健发展,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观澜湖人工湿地剖面模型
嘉宾在观澜湖度假区考察
考察观澜湖度假区绿色低碳项目
嘉宾在观澜湖度假区考察
国际人居环境范例新城倡议研讨会暨试点项目落户洽谈会嘉宾合影